忻州师范学院 [ 体育系 ] 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办学思路
 
  专题栏目
 
 
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体育系概况 >> 办学思路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时间:2023-05-08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是丰富校园文化、提振校园精神、彰显校园品质、促进校际交流的重要基础和抓手,是提升忻州师范学院师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体育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现学院第四次党代会任务为目标,以《忻州师范学院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指导方针,谋划与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吻合的发展机制,结合工作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体育系在持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执教水平的同时,努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水平,致力于提高教师学历结构,积极与国内、国际院校建立联系并谋求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邀请和派出教师进行交流。先后选派3名高访学者,参加国际会议4次,国内会议27次,承办了1次山西省高校教学技能交流会议。经过不懈的努力,体育系师资队伍现已发展为——在读博士5人、硕士45人、教授4名、副教授27名、讲师14名、助教2名,始终保持向教学科研型迈进的强劲势头,是学院硕单建设的申报单位。
    
(二)科研与学科建设量质齐升

“十三五”期间,获批了“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级重点学科项目以及“体育学”省级重点扶持学科项目,优化了师资队伍,组建并逐步形成了科研团队,通过团队外出学习、实践,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五年来,先后发表论文113篇,其中核心期刊11省级以上期刊102篇,申报国家级课题2项;完成专著7部,参编教材9论文获省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专利1项;省级课题9项,忻州市课题1项,院级课题6项;其中科研服务地方2项。同时,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目前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5
   
 (三)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五年来,强化各体育专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在保留共性、彰显个性的前提下,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体育教育专业相互贯通,把部分主干课程,按专业方向和课程性质科学地设置选修课程模块,加强指导,限定选修,注重个性,分流培养,将主干、必修、选修、实践等课程统一起来,为社会培养多面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2018年获批休闲体育专业,2020年起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目前发展态势良好。

(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加强“三基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讲话精神的学习。严格落实“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管理目标责任制,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15项,发展党员121名,培养积极分子352名。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五)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农村中小学师资、社区群众健身辅导员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综合分析客观环境、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是服务新农村建设,培养适应农村基层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和社区群众健身辅导员的高素质教学型体育人才;二是为更高层次专业院校输送优秀研究型体育人才。五年来,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700余人,其中一部分继续考研深造,考研态势良好,达线率基本稳定在35%左右,另一部分选择就业服务社会。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体育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发达国家无不是把体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方向,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完善体育设施、促进国民体育参与等方式,抢占体育竞争的制高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育作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体育健身需求日趋旺盛,这些都为发展体育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十四五”时期,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具有综合素质的体育人才必然供不应求,势必会吸引更多更优的高中毕业生报考体育系相关专业,生源质量的提升必然会产出更多优质的体育专业毕业生,不断刷新和创造高质量就业率,体育系的发展必然会成为学院实现办学层次历史性跃迁的重要助力。

(二)面临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体育系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体育场馆建设还远未完善,体育设施也存在储备供给不足、分布不均、管理不善等现实问题,公共体育健身还无法有效满足全体师生的需求。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发展方式较为单一,休闲体育教师建设亟待加强,教学改革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对毕业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课题,需要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和大视野的教育格局。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外出进修和参赛等也有较大影响。

(三)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专业设置较为单一,学科建设潜力亟待发掘。

2.师资队伍中欠缺学科带头人,职称比例落差较大,高学历人才(博士)稀缺。

3.科研进展稍嫌平缓,高级别成果同比较少。

“十三五”期间,本系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和教材、获得的科研奖项较前都有较大增幅。但教师在获得相应的职称后积极性减退,缺乏后劲,申报课题、科研成果对本系学科建设的支撑力度不够。

三、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实现学院第四次党代会任务为目标,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为蓝本,牢固树立开放共享和协调发展的理念,围绕硕单建设任务,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推动体育系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七个子规划为依据,谋划与学院二○三五远景目标相吻合的发展机制,针对现存问题对症下药,厘清思路,破旧立新,创新转型,全方位进行“质量革命”,全面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最终实现跨越式内涵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师资队伍建设内外兼修——对内,固本培元;对外,树桐引凤。

  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一是持续引进学科和专业建设急需的高学历人才,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读博,十四五期间博士数量力争达到10—12人,博士化率达20%,教授的数量力争达到教师总量的20%称之为双二零工程“十四五”期间,专任教师力争达到50名,“双师型”教师占到专任教师50%以上,其中专业课教师占比≥80%二是重点扶持3—5名教师继续冲击国家自然基金或社科基金项目,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5—7名学科带头人;三是鼓励教师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四是重点培养57名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出一条体教融合的路子来。

引入外援协同创新发展——一是以新校区一期建设完成后硬件设施使用和现有专业发展有利的办学条件吸引相关高校著名教授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适当时可以发展其为特聘教授;二是选聘本地区知名的体育教练和专业人才来本系兼职助教,重点提升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二)学科建设向多元一体化发展,力争顺利完成“硕单建设”任务。

在以体育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为院级重点学科的有利条件下坚持二维发展,努力提升体育教育和休闲体育两个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要建设成为省内一流专业,冲击国家级一流专业;休闲体育专业稳步发展,跃入同类专业一流,适当的时机申报运动训练专业,实现学科体系的合理布局。

依据现有优势确立科研方向,先期“柔性引进”人才李相如教授,组建休闲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和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团队,后续将以各教研室和引进博士牵头继续组建科研团队,以此为基积极申报国家自然基金与社科基金项目、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课题,不断提升科研产出和质量,形成一系列高水平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成果。十四五期间纵向项目国家级力争1—2项,省(部)级26项左右;横向项目15项;年师均科研经费达到4万元;发表高质量论文50篇左右,出版学术专著8部左右,力争获得一项以上省(部)级科研奖励。

(三)实施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工程,以人为本,对标要求,深化综改。

“十四五”期间,为适应硕单建设的需要,将致力于扩大师资规模,使专任教师达到50名以上,“双师型”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50%以上,其中专业课教师占比要大于80%;师资结构要进一步优化,硕士占比要超过86%;持续培养和引进博士,力争达到10名以上,占比超过20%;副教授达到30名,占比60%;教授10名,占比20%。优化学缘结构,使在校外开展学习交流的人数达到专任教师的20%以上。

对标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要求,以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为导向,进一步厘清各教研组职责,总结反思发展瓶颈,优化课程体系,凝练专业课程,科学增补选修课程,突出体育实践教学,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本科专业总数达到3个,完成师范专业认证1个,新增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力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打造院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培养院级教学能手3名,课程建设力争1门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校内金课7门、精品课件8个;申报院级教改项目20项左右,力争5项获批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在线课程力争院级5省级1门,冲击国家级。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办学水平,争取院级教学成果奖7个、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以上,力争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高标准推进实验室建设。体育实验中心建设对标前沿学科使用要求进行配置,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1个。科学合理规划新校区实验室和体育场馆的使用,力争达到利用率最大化,打造1门精品课程作为院级实验教学的示范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争取院级2项,省级1项,冲击国家级;对标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申报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5项,争取省级以上8项,冲击国家级。同时尽量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对实验场地、设备的需求,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四)学生发展落实人才培养“七大工程”,提高其社会适应度。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工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按照《忻州师范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的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组织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以及教师自主学习备课,目标是达到全系课程思政全覆盖,并建立起典型案例库,形成教学成果。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坚持学生第一的理念,时时处处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研判、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对专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管理,重点着眼于强化其危机意识,锤炼其敬业心和责任心上。全面完善学生信息员和心理委员制度,畅通学生信息反馈渠道,便于实时监控留意学生舆情动态,杜绝网络不良信息的流入及渗透。

发挥师范类院校的优势,增设教育专业选修课程,加强实习支教期间的跟踪指导,在促进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双高的同时,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培养一专多能、发展全面的应用型人才。

坚持以提升高质量就业率为目标,未雨绸缪,提前统筹安排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一是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同时,全程关注、帮扶毕业生考研与就业;二是引导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启动考研专业辅导,尽最大限度提升参考率、达线率和考研率。并将此做为重点任务和常态化工作;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与学生共同关注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在其离校后全面掌握毕业生去向,助力其落实就业。始终维持本系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前三名的位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团结向上的先进集体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体育系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工作为切入点,以加强党员思想教育为重点,提高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宗旨,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和途径,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体育系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

(二)构建科学、高效的体育系内部管理体制,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体育系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有效的管理人员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督导室制度,形成民主、务实、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建立和完善各类人员系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教职工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体育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推动体育系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与科研激励机制

在学院有关制度基础上,结合体育系实际,形成和完善相关人员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条件成熟时,建立系部科研奖励与科研项目配套经费鼓励政策,努力提高教师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科研良性高效发展。

(四)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优势,构建学科建设平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胆改革体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体育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跨学科培养等体育人才培养新途径;加强体育专业建设管理,不断完善体育专业教学设施,加强教材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搭建学科建设平台,努力探索学科交叉发展的新机制,形成体育学科发展的优势;完善体育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大课程建设改革力度,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规定,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在学生管理方面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综合素养齐头并进,重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不断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开设职业生涯课程,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引导学生找到与个人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办公QQ:343761728       主任信箱:xzsyxf@126.com
Copyright (C) 2019 www.xztc.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设计制作: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      电话:0350-3339238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顿奇东街1号      邮政编码:0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