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5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教体艺[2014]5号)文件精神,在认真领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基础上,结合我院教学实际,特制订以下纲要: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目的及要求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高校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育意识,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个人发展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教育引导和科学的锻炼,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一到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锻炼习惯,达到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二)体育课程的要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生活与身体活动技能教育于一体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以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在完成所学的康复、保健等理论课程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三)体育课程的目标
体育课程的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一到两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3、身体健康目标:全面发展与健康运动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二种我国传统的体育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锻炼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体育课程设置及学分
严格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30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学期为1.5学分,共6学分。
1、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四个学期共计130学时的体育课程,学分6学分。除第一学期14周,共28学时外;每学期17周,34学时。四学期共计130学时,机动8学时。第一学期为全体必修课;第二、三、四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项目完成体育课程的修习,每学期修1.5学分。学生在大三、大四学年,每学期可报跨专业体育选修课程。学生获得体育课程6学分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以上者,可同意其毕业和获得学位。
2、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体育教研室的调控下,在第二、三和四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体育课选项内容,以满足不同爱好、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自主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课程内容的基本权利。营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4、重视知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在完成规定教学时数的体育理论基础上,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制定符合现有条件的教学内容。
5、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以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三、体育课课程结构及内容
学 期
|
学时数
|
占总学时数比例(%)
|
学分数
|
备注
|
第一学期
|
28
|
22
|
1.5
|
|
第二学期
|
34
|
26
|
1.5
|
|
第三学期
|
34
|
26
|
1.5
|
|
第四学期
|
34
|
26
|
1.5
|
|
合 计
|
130
|
100
|
6
|
|
体育课程将“健康第一”和“学生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好,坚持知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健身性与竞技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一)选项教学项目
体育基础技能、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轮滑、跳绳、交谊舞、体育舞蹈、健美、游泳、田径健身运动、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摔跤、体育保健。
(二)保健课
此课程是专为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的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学生必需要有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或校医院认定的自己所存在的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证明,经体育教师和所在系主任签字,公共体育教研室备案后,方可参加保健课的学习,考试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四、教学内容计划表
课程类别
|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期
|
周
学时
|
考核
形式
|
备注
|
公
共
体
育
|
17010101
|
体育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
|
1.5
|
28
|
1
|
2
|
考试
|
|
17010102
|
足球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03
|
篮球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04
|
排球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05
|
乒乓球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06
|
羽毛球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07
|
田径健身运动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08
|
游泳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09
|
健美操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10
|
健美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11
|
体育舞蹈
|
1.5
|
|
|
|
考试
|
|
17010112
|
安全教育与自身防卫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13
|
摔跤
|
1.5
|
34
|
2、4
|
2
|
考试
|
|
17010114
|
武术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15
|
轮滑
|
1.5
|
34
|
1、2、3、4
|
2
|
考试
|
|
17010116
|
体育保健课程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17010117
|
花样跳绳
|
1.5
|
34
|
2、3、4
|
2
|
考试
|
|
五、体育课程教学管理
(一)选课程序及管理办法
1、选项课程在第二、三、四学期开学即进入正式上课,所以学生报名参加各单项的选修学习时间就在所开设学期的上学期末进行报名。根据单元教学里开设内容,确定自己的选项内容,在期末报体育系公共体育教研室,每个学生必须在每一学期选择一项内容。每单元教学班确定名额人数为40人,少于30人原则上不开班。
2、学生自第一周起在指定时间、地点上课。
3、学生选课后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在开学后一周之内,学生可通过体育系公共体育教研室进行调、退、课程。中途不再办理转班、转项、退班等手续。
(二)课堂管理
1、上课时间: 按学校作息时间
2、上课地点;学生按校区在规定地点上课。
3、任课教师按要求完成自己所承担的教学内容、任务。
(三)教学考核
根据单项和学期的教学特点,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由任课老师安排学期中的阶段性考核和进行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
1、考试方法
(1)技术部分100分(占60%);由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技评和达标的考核。
(2)平时成绩100分(占40%)包括学习态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进步幅度。
(3)平时成绩不及格者,不予评定最后成绩。
2、评分标准
(1)技术部分:满分100分。按照各选项考试项目进行百分评定。
(2)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学习态度20分、课外体育活动20分、体育竞赛活动(体育俱乐部)20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20分、进步幅度20分。)
A、学习态度20分。体育课凡旷课一次扣4分,旷课达三分之一者者不给出勤分;规定体育课迟到三次作为一次旷课处理,出勤率达不到一学期的三分之一时,不予评定体育课成绩。学习的认真态度、参与程度分为优秀(20分),良好(16分),合格及以下(12分)三个等级。
B、课外体育活动20分。每周两次次,按照出勤情况评分。分为优秀(20分),良好(16分),合格及以下(12分及以下)三个等级。
C、体育竞赛活动(体育俱乐部)20。参与体育竞赛活动(体育俱乐部)(20分),不参与体育竞赛活动(体育俱乐部)(10分)。
D、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20分。分为优秀(20分),良好(16分),合格及以下(12分)三个等级。
E、进步幅度20分。分为进步幅度大(20分),进步幅度中(16分),进步幅度小(12分及以下)三个等级。
(四)成绩登记
教学考核以百分制进行登记,体育系档案室留一份。学生可登录学校互联网查询考核成绩。
六、全面贯彻《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依照以下原则对忻州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材进行选编:
1、坚持知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把“健康第一”和“学生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
2、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根据学校性质、学生特点、学校地域、气候、场馆实施和器材等情况选编内容,力求少而精,讲求实效,并注重与中学教材的联贯性和衔接。
3、健身性与竞技性相结合。教学内容与项目发展相适应,反映本项目的新进展、新成果;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既考虑主动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兼及主动适应项目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形成可继续锻炼的项目。
4、充分体现忻州师范学院“学生第一”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出发点,在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和项目选择上充分考虑和照顾学生的切身利益,结合“终身体育”的时代理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体现时代性、发展性和人文性。
5、充分反映和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要求。
七、各类体育理论课程教材纲要
(一)体育文化素养教育课:
(1)、现代社会与体育
(2)、大学生与健康教育
(3)、体育锻炼的科学基础
(4)、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5)、体育锻炼与运动处方
(6)、体育锻炼与保健
(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锻炼方法
(8)、体育与健康概述
(9)体育健康原理与运动处方制定
(10)体质健康测试与评定
(11)西方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
(12)终身体育与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13)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14)运动损伤、营养、免役等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15)体育美学教育
(二)各专项体育理论(不占理论课时,在技术课中传授)
(1)、各专项简介、锻炼价值及意义
(2)、各专项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八、执行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完成教学任务。
2、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10%(以学时数计算)
3、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4、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九、教学备课参考目录
[1] 毛振明.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善言.学校体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3]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 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苏竞存.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 胡伊青等.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7] 刘建和等.运动竞赛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8]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9] 刘善言.学校体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10] 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2] 毛振明等.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 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4] 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5] 中华人民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
公共体育教研室
2016年1月